• 市医保定点单位
  •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公益项目定点医院
  •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员单位
  • 敬老工作先进社区单位
  •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员单位
  • 诚信创建企业
  • 上海市价格协会团队会员
  • 党建工作示范点
  • 当前位置: 主页 > 妇科 > 内分泌失调 >

    如何预防月子病?月子病怎么治才能根。

      坐月子的说法自古就有,这不是没道理的,这是前人已经帮大家把“河里的石头摸清了”。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不把坐月子当一回事,虽然有些传说“一个月不能洗澡不能开窗”有夸张的嫌疑了,但该做的预防措施还是需要做到位的。那么,产后怎么预防月子病呢?如果患上了月子病怎么治疗才能除根呢?

      如何预防月子病?月子病怎么治才能根。

      一、如何预防月子病。

      1.产后检查。

      产后6-8周左右,应带宝宝一起到附近医院进行体检。检查产妇的子宫收缩和子宫位置,以及全身器官和组织的恢复。同时检查宝宝的发育和喂养情况,发现异常及时治疗。

      2.乳房护理。

      产妇产后第二天,妈妈可以让宝宝吸奶头,促进乳汁分泌。一般来说,初产妇产后3天,产后2天开始分泌乳汁。起初,只分泌少量黄色薄乳,称为初乳。之后乳房膨胀,乳量增加,乳汁变成乳白色。产妇每天用肥皂和温水擦洗乳房和乳头,哺乳前洗手,养成定期哺乳的习惯,每3~4小时1次,每次哺乳不超过20分钟。两侧乳房必须交替喂养。

      3.经常活动。

      正常产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,24小时后可起床活动,第三天或产伤拆线后可做产后保健操,目的是促进排便,恢复体力,减少静脉血栓,产褥6周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,防止子宫脱垂。

      4.注意清洁卫生。

      保持外阴清洁,每天用温开水或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,如果会阴有浮肿或肿胀疼痛,可以用硫酸镁或75%的酒精纱布外敷。大小便后应避免污染伤口。伤口感染化脓时,应立即就医。产后代谢旺盛,多汗是正常现象,衣服要及时更换。夏天等到产妇的身体得到支持,可以洗澡,但绝对不能洗澡,以免污水流入阴道感染。天气冷的时候,每隔2~3天擦身体就可以了。

      5.注意饮食的烹饪。

      产后前几天应该吃易消化、营养丰富、不油腻的食物。粥、汤等。今后根据产妇的食欲逐渐增加饮食量。为了母亲和孩子的健康,必须吃高卡路里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的食物。如蛋、肉、鸡、豆、牛奶、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饮食营养合适,多样化,吃肉菜。不要忌口,多喝汤,保证乳汁分泌。

      6.控制室温。

      室内温度应适当(一般为18-20℃)。窗户要经常打开,使室内空气新鲜。但是,不要直接吹风。产妇的服装、被子等要适当,不要太薄,以产妇感到舒适为度。夏天不要盖得太紧。有些人认为产妇不能看风,夏天也穿得很厚,产妇体内的热量不能排泄,容易中暑。

    坐月子,月子病,上海中医医院

      二、月子病如何治疗才能根。

      1、治疗月子病根的饮食需要节制。

      坐在月球上的时候,不要吃生、凉、辣的东西,吃牛奶、米糠、面筋、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、d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,增加素食在饮食中的比例,避免骨质疏松引起腰痛。

      2、治疗月子病,注意调整心情和适当运动。

      坐在月球上不小心得了产后抑郁症,所以母亲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,不要生气,不要干燥,心胸开阔,避免过度劳累,多做俯卧、胸膝卧位,帮助子宫保持前倾,多做加强盆底肌肉弹性的缩肛运动。产后瑜伽是一项很好的运动。

      3、治疗月子病,用中药针灸治疗。

      如果出现骨节发冷、关节刺痛等产后疼痛症状,建议产妇及时到中医院进行必要的治疗。产后疼痛一般配合中药和针灸、按摩、按摩、激光、药物穴位注射疗法等方法治疗。

      如何预防月子病?月子病怎么治才能根。

      总结:月子期间女性身体虚弱,不注意调整和休息,月子病容易掉下来。患月子病会出现身体发冷、关节疼痛、腰酸、头痛的症状。月子病难以彻底治疗,可以用药物治疗,吃补血益气的中药,如当归、桂枝、黄芪,可以治疗血虚引起的月子病。月子期间风寒掉落,可以进行针灸治疗,消除风寒,调节血气。治疗月子病也要加强营养,多吃枣、乌鸡、枸杞、山药等补血食物。多运动,增强体质,可以减少月子病的发作。平时注意保暖,不要感冒,可以减轻四肢疼痛等症状。月子病治疗及时,治愈后效果好,长期不治疗,难以完全恢复。

    服务导航

    • 徐浦医院位置
    • 徐浦楼层位置
    • 徐浦预约通道
    • 徐浦就诊流程
    • 徐浦医生门诊
    • 徐浦在线沟通

    健康热线:021-6685 5555
    地址:浦东新区上南路4091号(近凌兆路)

    公安部备案号:31011502000970
    ICP备案号:沪ICP备16020585号-19
    医疗备案:沪卫(中医)网审【2014】第20013号
   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