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位置: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 > 中医肿瘤科 >
“很多女性查出卵巢囊肿后,第一反应就是‘会不会变成癌症’,甚至想立刻手术切除 —— 其实卵巢囊肿多数是良性的,恶变概率很低,无需过度恐慌。” 徐浦中医医院特聘肿瘤专家张晖指出,卵巢囊肿是否会恶变,关键看囊肿类型和特征,其中 3 类囊肿因存在潜在风险,需要定期复查监测,避免因忽视导致病情进展,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
卵巢囊肿多为良性,恶变概率低
张晖专家解释,需客观看待卵巢囊肿的性质,避免认知误区:
良性囊肿占比高:卵巢囊肿是卵巢内形成的充满液体或固体的囊状结构,多数为生理性囊肿(如滤泡囊肿、黄体囊肿)或良性病变(如浆液性囊腺瘤、黏液性囊腺瘤),生理性囊肿会随月经周期自行消失,良性病变生长缓慢、无恶变倾向,对健康影响小;
恶变概率低:仅有少数卵巢囊肿(约 1%-5%)可能发展为卵巢癌,这类囊肿多具有特定特征(如囊实性、生长迅速),且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或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,并非所有囊肿都需担心恶变。

这 3 类卵巢囊肿,需定期复查,警惕恶变
以下 3 类卵巢囊肿因存在潜在风险,需重点关注并定期复查,通过动态监测判断是否存在恶变倾向:
1. 囊实性囊肿:不是单纯 “液体囊泡”,需警惕
囊肿特征:这类囊肿并非单纯的液体囊泡,而是同时包含液体和固体成分(通过超声可观察到 “实性回声区”),边界可能不清晰,部分还会伴随血流信号;
风险原因:单纯的液性囊肿几乎都是良性,而囊实性囊肿因含有固体成分,可能存在细胞异常增殖的风险,少数情况下可能是早期卵巢癌或癌前病变的表现,需通过定期复查观察固体成分是否变化;
复查建议:首次发现后,需在 1-2 个月内复查盆腔超声,观察囊肿大小、实性成分是否增加;若连续 2 次复查无明显变化,可延长至每 3-6 个月复查 1 次;若出现实性成分增多、边界变模糊,需进一步做增强 CT 或肿瘤标志物检测(如 CA125、HE4)明确性质。
2. 持续存在且生长迅速的囊肿:超过 3 个月不消失,需关注
囊肿特征:生理性囊肿(如滤泡囊肿)通常会在 1-3 个月内随月经周期自行消失,若囊肿持续存在超过 3 个月,且直径逐渐增大(如从 3 厘米增长到 5 厘米以上),生长速度较快(每月增长超过 1 厘米);
风险原因:持续存在的囊肿多为病理性,而非生理性,且快速生长可能提示囊肿细胞增殖活跃,即使初始为良性,长期持续存在也可能增加恶变风险;
复查建议:首次发现后,先观察 1-3 个月,若未消失且直径超过 5 厘米,需每月复查 1 次超声,监测生长速度;若直径超过 8 厘米或生长速度加快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,评估是否需要干预。
3. 绝经后发现的囊肿:激素稳定期出现,需警惕
囊肿特征:女性绝经后(连续 12 个月无月经),卵巢功能衰退,本应很少出现新的囊肿,若绝经后新发现卵巢囊肿,或原有囊肿在绝经后持续存在甚至增大;
风险原因: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稳定,无周期性波动,此时出现的囊肿多为病理性,且恶变风险比育龄期女性更高(约为育龄期的 3-5 倍),需高度警惕;
复查建议:绝经后发现囊肿,无论大小,都需在发现后 1 个月内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,之后每 3 个月复查 1 次,持续 1 年;若囊肿无变化且标志物正常,可延长至每 6 个月复查 1 次;若出现囊肿增大、标志物升高,需立即进一步检查。
卵巢囊肿管理,记住 2 个 “关键原则”
不盲目 “一刀切”,也不忽视随访
生理性囊肿无需手术,定期观察即可;良性病理性囊肿若无症状、生长缓慢,也可通过定期复查监测;仅高风险囊肿(如快速生长、囊实性、绝经后囊肿)在医生评估后,才需考虑干预,避免因 “害怕癌症” 而过度治疗,也避免因 “觉得良性就没事” 而放弃随访。
结合生活方式调整,降低风险
保持规律作息(避免熬夜)、减少高脂高糖饮食、适度运动(如快走、太极拳),这些习惯能帮助维持内分泌稳定,减少对卵巢的不良刺激,降低囊肿恶变的潜在风险,与定期复查形成 “双重保护”。
若你查出卵巢囊肿,或对囊肿复查有疑问,可预约徐浦中医医院张晖专家门诊,获取个性化的囊肿评估与随访方案,科学守护卵巢健康。
(文章来源:39健康等网络健康科普平台)健康热线:021-6685 5555
地址:浦东新区上南路4091号(近凌兆路)
公安部备案号:31011502000970
ICP备案号:沪ICP备16020585号-19
医疗备案:沪卫(中医)网审【2014】第20013号
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