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 > 中医肿瘤科 >
肺癌作为当前社会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其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。然而,在实际诊疗过程中,肺癌的误诊现象时有发生。为此,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特聘的肿瘤专家王菊勇教授,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,为我们解读了避免肺癌误诊时常见检查报告的5个重点。
一、胸部CT报告的解读
胸部CT是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。王菊勇教授指出,在解读CT报告时,应重点关注肺部结节或肿块的大小、形态、密度以及边缘特征。对于直径大于8毫米、形态不规则、密度不均匀、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的结节,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,并建议进一步活检确诊。
二、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
血液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(CEA)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(NSE)等,在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。王菊勇教授强调,虽然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一定意味着肺癌,但其持续升高或异常升高应引起警惕,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。
三、病理报告的准确性
病理报告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。王菊勇教授指出,在解读病理报告时,应关注病变的性质、分化程度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关键信息。对于疑似肺癌的病理报告,应确保取材准确、制片清晰,必要时进行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以辅助诊断。
四、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的结合
影像学检查如CT、MRI等虽然重要,但王菊勇教授提醒,诊断肺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。如患者出现持续性咳嗽、痰中带血、胸痛等症状,且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异常,应高度怀疑肺癌。此时,应结合患者的病史、吸烟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。
五、定期复查与随访
对于疑似肺癌或已确诊肺癌的患者,定期复查与随访至关重要。王菊勇教授建议,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胸部CT、血液肿瘤标志物等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。
综上所述,避免肺癌误诊需要我们在解读常见检查报告时关注多个重点。王菊勇教授强调,作为患者和家属,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,提供详细的病史信息,同时保持理性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。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,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肺癌,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。
健康热线:021-6685 5555
地址:浦东新区上南路4091号(近凌兆路)
公安部备案号:31011502000970
ICP备案号:沪ICP备16020585号-19
医疗备案:沪卫(中医)网审【2014】第20013号
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。